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SAECCE议程剧透】汽车人机交互技术论坛——万物互联下的人机交互新体验

2020-10-22 17:11
■ 导读

近年来,5G与智能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万物互联得以进一步推进,这为汽车人机交互设计与全新体验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机交互愈发受到关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手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于10月27-29日举办的 “ 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0)”期间,特别策划和组织专题分会:汽车人机交互技术论坛——万物互联下的人机交互新体验。

本专题分会以 “万物互联下的人机交互新体验” 为主题,希冀汇集国内主要车企、零部件供应商及学术精英,聚焦研讨交流“5G背景下的汽车人机交互发展、AI驱动的智能座舱技术、智能汽车协同共驾、驾驶人因工程及应用”等主流技术与最新发展趋势。

E14:汽车人机交互技术论坛——万物互联下的人机交互新体验

会议时间&地点

2020年10月29日
上海汽车会展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博园路7575号)

协办单位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议主席

高振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高振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字仿真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技术教育分会秘书长、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规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2001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7年入选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学校青年教师优选资助计划,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6年入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以驾驶员行为研究为理论出发点,围绕着驾驶员认知负荷、自适应人机交互设计及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主被动安全性研究,相继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霍英东教育基金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及横向协作项目共计十余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联合会议主席

胡宏宇
博士/副教授,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宏宇,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担任IEEE智能交通系统协会智能车辆人因技术活动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智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研究起草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汽车应用分会理事长。参与编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7。主要从事汽车智能化与人性化方向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项1项、吉林省省级产业创新专项资金以及企事业横向课题10余项。

01  演讲嘉宾简介及演讲摘要提前看

●  面向极致交互体验的未来座舱高性能处理器设计

 
孙鸣乐
南京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架构师
 
拥有近15年高性能SoC芯片架构设计经验,精通ARM处理器体系架构、有丰富的系统架构设计,总线设计和性能优化经验。设计过多款在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广泛应用的ARM应用处理器。

演讲摘要:

车联网和5G的迅速发展,为未来智能汽车引入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座舱内的交互方式将变得更为多元化,汽车也从单一的代步工具,转变为“智能移动终端”。这对座舱的软硬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座舱系统需要在设计的早期,就充分考虑到多用户、多界面、多层次的交互需求。未来座舱的核心处理器,在体系架构、底层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的设计上,不仅要为不同的交互方式提供功能支持,更需要在交互效率,安全可靠等方面提供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在此次演讲中,芯驰科技将与大家分享未来座舱处理器设计的理念,以及在面向极致交互体验设计优化上的心得。

●  
智能座舱中的车载通信技术

 
高永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标准总监
 
2007年加入华为并从事无线通信标准相关工作,参与了3GPP 3G/LTE/5G等系列技术的标准协议编撰工作,并担任多项国际标准项目报告人。目前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标准总监,负责华为公司在汽标委、ISO、AUTOSAR、CCSA和WP29等组织的标准法规制定工作以及前瞻研究工作。

演讲摘要:

·  
汽车智能座舱的关键应用,以及关键应用对车载通信技术的需求

·  
车载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介绍和标准化进展

·  
车载通信技术的产业生态推动

●  
智能网联汽车人因工程
 
万宏
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人机交互室 主管
 
万宏,现任长安汽车智能化研究院智能交互所人机交互室主管。曾对人眼视觉与汽车照明光学特性有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长安背景光标准体系并家族化应用,完善了照明人眼视觉仿真、实验、主观评价体系。组建人机交互设计团队,包含人因工程、用户研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原型开发;设计了睿骋CC、逸动、CS75的交互体验。参编并出版了《应用光学》、《汽车整车性能主观评价》等书籍。

演讲摘要:

分析智能网联汽车人因工程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介绍长安汽车在驾驶和座舱交互方面的人因工程实践。

●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情感智能驾舱

 
陈远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CTO
 
2013至 2016年,担任大陆汽车集团信息娱乐及智能通讯业务单元中国区高级业务拓展经理。

2017至2018年5月,担任信息娱乐及智能通讯业务单元中国区负责人 。

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担任信息娱乐及智能通讯业务单元亚洲区负责人。

2019年 9月,加入宁波均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研发副总裁兼CTO一职,负责公司研发团队管理,产品战略和路线图制定,客户项目执行等。

演讲摘要:

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演变是“情感 ”智能。在不远的将来,机器将变得更加感同身受,并符合我们的情绪,以便它们能更好地与我们互动。随着车辆的自主性越来越高,同情的人工智能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安全、更高效,而且将成为我们在路上的个人助手。这种情感智能主要依赖于以下的三“多”上。多模:融合视觉,语音等传感器,探测驾驶者和乘客的身体状态,用户意图,以及 ADAS数据和V2X数据。多态:通过多种车内的HMI形态把信息传递给驾乘者,包括 AR-HUD,氛围灯,智能光带等。多情:通过对用户的表情,瞳孔的缩放,声音的情绪来判断用户的情绪,继而整合当前车辆的情况和外部的环境给到驾乘者更好的体验。

●  
智能汽车人车协同系统建模与解析

 
柴晨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副教授
 
主要研究驾驶心理与行为、驾驶模拟、自动驾驶安全测试。担任TRB Human Factors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Methods(ACH50)学术委员。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任南洋理工大学基础设施研究中心研究员、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客座讲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智能汽车人车协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车路协同安全)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入选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晨光计划”、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近年来发表SCI\SSCI\EI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多个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人,多次获SSCI期刊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与EI期刊《中国公路学报》优秀审稿人。

演讲摘要:

智能汽车是交通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由于技术法规等方面尚未成熟,未来一段时期内,在路行驶的智能汽车多为辅助驾驶、条件自动驾驶等“人车协同驾驶”车。协同驾驶环境下,驾驶人的风险感知受其自身观察与多模态交互信息的双重影响,存在信息过载、决策失误、车辆控制权归属错位等问题,导致错误驾驶行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本演讲针对上述问题,介绍基于“人在回路”式仿真平台的人车协同系统模拟,感知、决策与控制机制建模,以及分析复杂驾驶场景下的系统失效致因及失效机制。

●  
无人驾驶汽车社会可接受风险

 
刘鹏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因工效学工程心理学、人机交互、安全科学、社会心理学,目前 主要应用领域是 自动驾驶汽车 和核电站。完成国家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发表20余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SCI/SSCI 论文和 1 篇 国内核心期刊 包括 4 篇 ESI 高被引 论文。入选天津市“ 131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天津大学“北洋学者 青年骨干教师”计划。目前担任三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或青年学术。

演讲摘要: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不能达到提高驾驶安全的预期目标。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是,自动驾驶有多安全可谓足够安全?即,社会对自动驾驶的可接受风险是多少?该问题的答案将影响制造商应设计和生产何种安全水平的汽车,决定政府应采用何种松紧程度的法律法规监管自动驾驶。演讲人提出一种表达偏好法,从公众的角度回答这一问题。调查发现公众对无人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的安全要求是人工驾驶的4‒5倍,原因是他们对无人驾驶的信任程度更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安全监管方面的政策建议。

●  
驾驶员监测系统中非接触式生理信号检测和应用

 
孙圣杰
现代摩比斯中国研究所 深圳分所 新技术开发经理
 
Working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2010~2017 ChangAn PSA (Mechatronic parts design)

2017~2018 Valeo (Product technical manager)

2018~ now HYUNDAI MOBIS (New technology sensing manager)

演讲摘要:

· 
Current DSW status and conventional technical solution in automotive industry; its technical restriction;

·  
Introduction of non-contact biological signal detection and its theory;

·  
Introduce Mobis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ed with non-contact biological signal detection;

·  
Mobis driver monitoring system results (detection accuracy) sharing;

·  
Potential new application scenarios;

●  
面向驾乘体验优化的驾驶员体感测试分析

 
胡宏宇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教授
 
胡宏宇,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担任IEEE智能交通系统协会智能车辆人因技术活动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智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研究起草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汽车应用分会理事长。参与编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7。主要从事汽车智能化与人性化方向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项1项、吉林省省级产业创新专项资金以及企事业横向课题10余项。

演讲摘要:

驾驶人是“人-车-路”闭环系统中的核心。近年来,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设计开发愈发强调人性化、个性化以及驾驶体验的提升。驾驶过程中,手脚眼操控便捷感,乘坐舒适感,以及与底盘电控系统乃至驾驶辅助系统之间信息传递、接受、交互的宜人性都直接影响人的驾驶体验。本报告主要介绍团队近年来在基于多感官驱动的驾乘体验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围绕运用人体生物电测试分析评估车辆行驶过程的驾乘者操纵体验,进而为人车协同控制系统提供最直接的人性化决策设计依据。
 
 

来源: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

评论 0
同类信息
第十四届国际汽车变速器及驱动技术研讨会(TMC2022)于青岛盛大开幕
第十四届国际汽车变速器及驱动技术研讨会(TMC2022)于2022年8月8日在青岛盛大开幕!本届会议为期两天,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在继续深化混动技术研讨的同时,

2022-08-094073

CSAE汽车电磁兼容标准立项审查会圆满召开
2022年3月24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指导下,电磁兼容分会召开了CSAE汽车电磁兼容标准立项审查会,由CSAE汽车电磁兼容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审查组对由上海电器科学

2022-03-254547

海德声科 HEAD acoustics2022 年培训安排出炉
2022 培训安排NVH培训ArtemiS SUITE基础培训Day 1:理论基础1、DSP数字信号处理2、噪声振动分析理论3、传感器介绍4、心理声学理论基础Day 2:ArtemiS SUITE系统

2021-12-17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