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牵头起草的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GB 46519-2025《电动汽车供电设备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为充电桩能效管理方面的首个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标志着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进入“能效引领、绿色升级”的新阶段。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支柱,充电设施是其重要民生配套。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且年产量突破1200万辆,充电设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目前,充电设施累计安装数量达1281.8万台,全年充电量超过1100亿千瓦时。然而,充电损耗偏高的问题日益凸显,增加了居民出行成本。
为全面规范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能效管理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了该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对新生产和销售产品的管理,涵盖公共场站、商业办公区、住宅区等各类场所所使用的直立式、壁挂式充电桩。标准明确规定了能效等级、能效限定值以及测试方法,旨在倒逼并引领设备能效的提升。以一体式直流充电桩为例,该类产品需满足充电效率不低于94.5%、待机功耗不高于30W的要求方可进入市场。其中,1级产品的充电效率相较于3级产品高出2个百分点,每充电50度可减少1度电的浪费。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招标采购、设备更新提供明确技术依据,引导企业从“价格内卷”转向“性能比拼”,推动充电桩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惠及百姓民生,让充电账单更“轻盈”。粗略测算,标准年节电量可达10亿度。
来源:中国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