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NI深化中国本土战略,Nigel首秀擘画AI驱动下的智能测试新蓝图

2025-10-24 10:38

AI正成为各行业的价值爆发点,当这场变革浪潮席卷测试测量领域,行业也迎来了对这一趋势的前沿回应,在NI Days 2025上,NI AI助手Nigel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展现出在测试测量场景的深度适配能力。

平台化测试的持续演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共同构成了NI Days 2025的叙事主线。NI与蔚来汽车的合作案例,生动展示了如何借助测试测量技术的创新,精准捕捉市场机遇。NI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NICE)泮芯科技协同攻克SiC器件测试难题,填补国产技术空白,尽显生态共赢的强劲势能。而多款软、硬件新品的集中发布,更将气氛推向高潮。


NI Days 2025以平台化方法为基石,坚定投资中国

五十载创新求索,NI始终屹立于测试测量技术变革的潮头。在NI Days 2025的主题演讲中,艾默生测试与测量业务集团亚太区销售部副总裁苏利发梳理了NI 50年的创新脉络:从坚信个人计算机将变革测试系统,到推出首款GPIB接口卡、革命性地发明 LabVIEW;从率先提出PXI总线技术并推动形成行业总线标准,再到将多核CPU与 FPGA引入测试平台;如今,面对AI、GPU、云计算与数据分析的融合浪潮,NI正再次先行,全力探索“智能测试方法”的全新范式。

苏利发.jpg

艾默生测试与测量业务集团

亚太区销售部副总裁 苏利发

加入艾默生集团后,NI持续强化以平台为核心的测试方法论。苏利发在阐述NI 的愿景时指出,NI致力于通过开放软件与模块化硬件的深度融合,持续提供领先的测试测量性能和应用体验。借助平台的开放能力,吸收AI等下一代技术,同时兼容既有测试能力,在安全、可靠与创新间找到平衡,并将平台能力持续开放给本地生态和社区,与合作伙伴共建测试生态架构。

image.png

针对中国市场,苏利发重申了 “坚定投入” 的决心:“我们将加大对平台产品的投资,拓展平台能力边界。同时扩充本土研发团队,精准响应中国客户独特需求,并借助NI网络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拓展市场。”

在中国为中国:过去一年的战略深耕与成果回望

“在中国为中国”是NI服务中国市场的核心战略,该战略以 “高性能平台化产品” 为基础,依托本地研发团队精准洞察并响应客户需求,拓展互动创新生态,旨在驱动测试技术实现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的突破。

艾默生测试与测量业务集团中国区总经理乔巍阐述了该战略在过去一年取得的年度成果:“NI围绕半导体、新能源汽车、6G等国内热门领域,与客户同频共振、协同创新。不仅深化产、学、研联动,更携手生态伙伴将合作拓展至太赫兹、碳化硅、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这些努力赢得了客户与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

乔巍.jpg

艾默生测试与测量业务集团

中国区总经理 乔巍

在本地研发层面,NI前瞻性地布局了“测试智能体”等创新课题,还系统化沉淀了半导体与汽车行业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本地技术团队的持续扩充,以及软件与AI研发能力的重点强化,正为NI在中国市场的敏捷响应与持续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蔚来汽车将NI HIL从“硬件执行层”升级为“数字生态枢纽”

随着新车迭代加速,传统hil测试方法在实时性、兼容性、数据闭环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蔚来测试工具链团队构建了 “基座搭建→跨语言通信→数字化赋能→AI 升级” 四层架构,在该架构中,NI平台凭借“模块化架构和开放兼容性”,被选为系统基座。

蔚来.jpg

蔚来汽车数字测试工具链负责人 汪伟伟

在硬件层面,NI PXI平台展现出三方面优势:仪器性能充分满足汽车测试对信号精度的高要求;丰富的产品矩阵覆盖高速采集、FPGA、信号调理以及总线板卡等多场景需求;同步技术确保多模块信号 “步调一致”,可靠性远超通用工控机。

在软件层面,VeriStand以其 “灵活开放”的特性成为HIL测试的核心,不仅配置简单,能够通过NI生态快速集成 Matlab/Simulink 模型,同时NI有完备的开放API,让我们能快速地进行二次开发。

image.png

蔚来贯彻 “数据贯通+流程自动化+AI辅助”的思路,将NI HIL从“硬件执行层”升级为“数字生态枢纽”通过数据中台打通 “采集 - 分析 - 追溯” 全链路,NI硬件采集原始数据后经gRPC 传至蔚来的数字化平台打上标签,工程师用低代码工具快速生成用例与报告;借助AI 辅助,将测试框架与智能分析能力深度结合,实现 “故障找人”;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环境运行极限工况,生成测试用例库再到物理HIL验证,使实车测试次数减少50%,研发周期压缩30%以上。

贯通从技术孵化、人才培养到生态拓展,NICE与NI多维协同

独行者快,众行者远。NI深信,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亟需构建开放协同的新生态。这一理念,正是NI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核心支柱。面对AI、新型半导体材料(如SiC)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浪潮,越来越多的生态伙伴正积极开展预研型项目,探索以往未曾涉足的技术领域。为积极响应这一趋势,NI正将生态合作推向更深层次的“互动创新”模式。

去年,NI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聚焦新兴行业应用,重点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加速其技术孵化与成长进程。

图片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管委会委员 陈宁

过去一年,NICE与NI围绕技术孵化、人才培养与生态拓展开展了全方位合作,通过 “拨投结合” 支持原创技术项目,推进COOP产业实习生项目以强化人才储备,并即将与无锡集萃产业测试创新中心签约,深化区域资源整合。

设备成本较进口机型降低30%,NI、NICE与泮芯科技三方合作彰显成效

当前全球 SiC 功率器件市场前景广阔,但国内产业面临两大挑战: 高可靠性测试技术不足、晶圆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缺陷筛选设备稀缺。

在此背景下,由NI、NICE与泮芯科技三方协同开发的半导体晶圆缺陷检测系统,已成功完成样机研发,成为高效协作与生态共赢的典范。项目创新性地提出 SiC器件Die 级动静态测试与器件建模一体化技术方案,显著提升设备数据融合价值,填补国产技术空白。

泮芯科技.jpg

泮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 汪飞

样机开发仅用时一年,便在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支持2kV高压、1kA 大电流测试及,具备nA级漏电流采集,良品率检测精度不低于5%,并构建了 “测试 - 验证 - 应用 - 数据融合” 闭环。

image.png

此次合作成果显著,设备成本较进口机型降低30%,交付周期从18个月压缩至6个月,本土化服务响应速度提升3倍。这一成果离不开三方协同 —— 泮芯的行业 Know-How 与产业经验、NI 的研发资源、NICE国家平台的科研经费支持与市场推广协助。

Nigel正式登陆中国,软、硬件新品集中亮相

测试测量技术的发展长期以来受益于PC技术的演进与摩尔定律的推动——过去三十年间,每18个月晶体管密度与处理器性能便实现翻倍。在这一趋势下,NI产品形成了12至18个月的稳定迭代节奏。

如今,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正推动技术进步进入又一颠覆性拐点。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将AI能够成功完成的任务长度的翻倍速度类比于摩尔定律中晶体管密度的翻倍速度,那么意味着AI的技术演进速度几乎是摩尔定律的3倍。

面对这一变革,NI识别提炼前沿技术,将其融入产品平台,持续驱动创新。在NI Days 2025上,一系列硬件与软件新品的集中发布,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全面展现了NI在智能测试领域的前瞻布局。

张琛.jpg

艾默生测试与测量业务集团

中国创新发展中心负责人 张琛

硬件创新:PXI毫米波平台拓宽测试边界,DAQ新品夯实基础

今年全新推出的PXI毫米波平台,将矢量信号收发仪的频率上限从26.5GHz扩展至 54GHz,实现30M-54GHz频段覆盖。单台仪器即可完成多标准测试,还可连接第三方上下变频器实现Sub-THz覆盖,为6G等前沿应用提供支撑。

数据采集(DAQ)领域作为测试测量的基础层,也迎来了更新。今年以来,公司陆续更新了面向桌面应用的USB平台、适用于工业现场的CompactDAQ平台、以及PXI、PCI工控等多个平台,并推出了MioDAQ产品线。未来12个月内,NI计划推出上百款DAQ新品。结合Flexlogger软件,用户可实现数据采集操作 “像用手机一样简单”,而新上线的Github Plug-in库将进一步降低Flexlogger使用门槛。

PXI VST.jpg

软件突破:LabVIEW 2025、Nigel AI助手,重塑开发效率

自1986年问世以来,LabVIEW即将迎来40周年里程碑。每个新版本的LabVIEW都致力于功能增强和体验优化,LabVIEW 2025也不例外。

LabVIEW 2025新增了对 Python 3.12 与.NET 8 的支持,实现多语言程序无缝接入;新增的调试窗口支持全局开关与未连线错误记录,提升了调试效率。

LabVIEW.jpg

Nigel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更重磅的是,NI AI 助手Nigel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这是一款融入 NI 50 年测试测量经验的行业定制 AI,区别于通用模型,可深度适配测试场景,目前在LabVIEW和TestStand中可调用,且在中国网络访问无限制

现场演示中,Nigel 展现出硬件信息查询、VI 解释、功能推荐等核心能力。

在AI助手的协助下,聚合软、硬件平台形成的工作流将会带来真正的“智能测试系统”。此外,NI Days 2025同期设立5大分论坛,从不同维度,深入产业肌理,展开了更有针对性的讨论。

来源:恩艾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