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us Genuit 教授评论文章
欧洲环境署(EEA)于2025年6月发布了《2025年欧洲环境噪音报告》,其中展现的证据令人担忧。证据显示,欧洲人口持续暴露在高水平的环境噪音中。根据德国联邦环境局(UBA,2024年)的最新数据,德国约有1600万人深受交通噪音困扰,已证实的健康影响包括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
这些数据凸显了以更严肃且细致的态度应对噪音问题的必要性。当前实践几乎完全依赖客观可测量的声学参数,尤其是与能量相关的声压级(dB(A))。这些参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噪音暴露的比较、标准化和法律评估。然而,它们并不足以全面反映人们对噪音的实际感受。
从心理声学角度来看,噪音不仅是一个物理量,更是一种主观体验现象。声音是否令人厌烦取决于众多因素,包括情境、可控性、重复频率、个人预期,以及社会文化和情感评价。将飞机轰鸣声视为技术干扰还是移动自由的象征,两者之间存在本质差异。
DIN/ISO 12913声景标准采用了一种前瞻性方法,将这些研究发现纳入考量。该标准将物理测量方法与定性技术相结合,以捕捉主观感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声景研究就致力于开发超越简单噪音控制的评估与设计策略。其核心在于积极塑造声学环境——不仅通过减少有害噪音,还通过有意识地添加自然声或水流声等积极声源来实现。该标准为评估、评价和规划提供了框架与方法指南。
当地居民的参与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只有持续记录人们的主观感受并将其纳入规划,才能找到长期有效且被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案。
声景方法让我们有机会不再单纯将环境噪音视为问题,而是作为生活空间设计的一部分。这种视角的转变早该实现。毕竟,通过声音提升生活质量不仅关乎消除噪音,更在于因地制宜地精心塑造声学多样性——根据场所特征、用途和人群需求量身定制。
ISO 12913 中对声景观的研究范畴、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其中包括使用双耳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使用双耳回放设备再现声学环境,以及使用心理声学参数进行环境表述和感知分析等。针对该标准要求,HEAD acoustics 可提供便携式采集系统和符合标准的人工头进行声音的采集,实现声音环境的精准复现。获取的数据可通过直观的分析软件,按声景观标准进行心理声学分析,从而对整个声景做全面的声学评估。此外,根据采集的声音数据,可以从声压级、响度、尖锐度、粗糙度等不同的维度,绘制城市的噪声地图,制定更合理的城市规划。

来源:海德声科 HEAD acou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