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GB 7258-202x《机动车安全运行条件》公开征求意见稿要求:乘用车应装备符合GB/T 30677规定的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自本文件实施之日起第13个月开始对新生产车实施(2028.1.1)。
01什么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你车上的这个“隐形守护者”——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其实是个聪明的安全助理。ESC通过控制车辆的刹车和动力输出,防止车辆失控或过度转向。它整合了防抱死刹车系统(AB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的功能,并增加了横摆扭矩控制,以防止车辆在紧急情况下打滑、侧翻或偏离预定轨迹。它通过一系列传感器(比如监测方向盘转角的转向角传感器、监测车轮速度的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实时感知车辆的行驶状态。包括速度、转向角度、车身侧倾角以及横向加速度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至中央控制器,经过快速分析判断车辆稳定性状态。
一旦检测到不稳定情况,系统会立即通过制动器和引擎控制来调整车辆稳定性。当系统发现车辆的实际运动轨迹,比如在急转弯时出现侧滑迹象,与驾驶员的预期方向(通过方向盘转角等判断)不一致时,它就会悄无声息地介入。
02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如何工作
ESC系统的核心在于主动且针对性地控制车轮制动力,必要时也会干预发动机动力输出,来帮助车辆恢复稳定。具体来说:抗侧滑功能:在车辆转弯时,ESC能迅速响应车轮的侧滑现象,通过制动器调整车轮转速,确保稳定行驶。纠正转向不足:如果系统发现车辆开始出现“推头”(即转向不足,车头向外漂),它会对转弯内侧的后轮施加适当的制动,产生一个帮助车辆回到预期转弯轨迹的力矩。纠正转向过度:如果车辆出现“甩尾”(即转向过度,车尾向外甩),系统则会对转弯外侧的前轮施加制动,产生一个相反的力矩来抵消掉尾现象。
防抱死功能:在紧急制动情况下,ESC可智能控制车轮的制动力,避免车轮抱死,保持车辆的稳定。车道保持功能:当车辆出现侧滑或转向过度时,ESC会通过制动器和引擎输出的调控,使车辆稳定在原行驶车道上。通过这些精细的制动干预,ESC能有效地帮助驾驶员控制车辆姿态,避免失控。
03ESC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ESC技术的发展,是一部不断进化的安全守护史:基础技术铺垫:在ESC诞生之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和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已经相继出现和应用。但它们主要解决的是车辆纵向的稳定性问题。ESC的诞生:到了1995年,ESC系统首次实现批量生产,并首次应用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上。技术持续演进:例如,博世公司在2002年推出了ESP 8.0系统,随后在2010年推出了ESP 9.0,增加了车道检测、碰撞预警等多向功能。
法规推动与普及:鉴于其显著的安全效益,自2011年起,美国和欧盟就立法强制安装车身稳定系统。各国也为ESC制定了标准,如美国的FMVSS 126,联合国的UNECE R140,澳大利亚的ADR 88等。04联合国R140法规的要求联合国UNECE R140法规为ESC的性能设定了一套国际通用的“考试标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应上电自启动。
根据本法规提交审批的每辆车都应配备电子稳定控制(ESC)系统,该系统应:
(a)能够将制动力矩单独施加到所有四个车轮,并具有利用这种能力的控制算法;
(b)在车辆的全速度范围内运行,包括加速、滑行和减速(包括制动),但以下情况除外:
(i)驾驶员已停用ESC时;
(ii) 车速低于20km/h时;
(iii)在完成初始启动自检和合理性检查时,在5.10规定的条件下驾驶不超过2分钟;
(iv)车辆倒车行驶时。
(c)即使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或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也被激活,仍然能够激活。
来源:智驾小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