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标
1.风道风量分配与压力损失。
1.风道风量分配与压力损失。
2.通过风道流线图、压力分布图等对风道形状进行优化改进。
3.通过对乘员舱的出风流线图调整出风口位置及形状。
二、模型概述


三、物理条件
需要封闭的乘员舱模型,以及风道模型。
空气密度设定为1.204kg/m3。湍流模型为K-Epsilon模型。

四、边界条件
1.入口为质量流量入口,168m3/h(0.04686kg/s)
2.出口设置为压力出口,压力为0Pa


五、后处理
1. 出口流量分配
分别对各个风道出口的出口质量流量进行监测,创建监视器和绘图。并根据结果计算每个风道出口风量所占比例。

2. 出口速度云图

图中显示,右出风口气流流出很少,且外围速度分布较大。左出风口右边有低速漩涡区存在,出口流速分布不均,影响气流吹到乘员的效果。
3. 风道速度流线


从图中可看出此风道内流线的整体分布较为流畅,但是均匀性较差,在风道位置A处存在涡流,增大能量损失;在截面的突变与拐角处吗,气流速度较大,容易产生气动噪声;右出风口气流流出很少,且直接吹向乘员颈部,影响乘员舒适性。
来源:AutoA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