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标准解读 | GB/T 17867-2023汽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标准解读

2025-04-17 08:11

汽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等向汽车发出指令,从而改变汽车运动状态,实现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车内操纵件的布局和位置与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紧密相关,操纵件的合理布局可以使驾驶员更专注于驾驶,提高驾驶安全性,还能减少驾驶员操作的疲劳程度,提高驾驶员操作舒适性。驾驶员眼椭圆用于确定指示器的标志及信号装置的位置,以满足可见性要求。此外,眼椭圆也广泛应用于前风挡玻璃、后视镜、发动机引擎盖等部件的视野设计及校核,保障视野的可见性及驾驶安全性。

国内于1999年发布GB/T 17867《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标准,等效采用 ISO 4040: 1997,沿用至2023年附录中增加了眼椭圆的确定,但附录内容中眼椭圆采用人工作图法,不适用于计算机辅助构图。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汽研科技”)人机团队在标准院的指导下,牵头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本文将解读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及其对行业发展的意义。


标准制修订思路

鞠伟男

中汽研科技新兴项目培育部副部长

中汽研科技新兴项目培育部副部长鞠伟男介绍,当前主机厂在进行汽车视野设计及校核时大多参考国外标准,但中国人体驾乘姿态与美国人体有很大差异,参考国外标准进行设计开发会直接影响到前视野和间接视野。同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座舱中的手操纵件、指示器等布置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虚拟按键越来越多的在大屏中进行布置,需要结合中国人体眼椭圆进行校核,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基于行业发展需求,针对GB/T 17867: 1999附录中眼椭圆的确定进行重新起草修订,制定符合中国人体驾乘特征的眼椭圆模型,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系统性优化:

(1) 扩大标准适用范围,由轿车扩大至汽车,增加商用车和公共汽车操纵件等位置的说明内容,对标准正文内容进行完善、删减、补充,对表达措辞进行更新;

(2) 采集最新中国人体驾乘数据,更新眼椭圆轴长、中心点、及倾角数值及表达方式,更新眼椭圆计算及绘制方法;

(3) 该标准特别关注了电动化和智能化功能的显示可见性与操作便捷性,确保驾驶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相应操作,从而提升行车安全性与用户体验。


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

该标准适用于M、N类车辆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位置的要求,其它车辆可参照执行。 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件安装位置要求、多功能操纵件功能组合要求、显示可见性要求、操纵杆操纵模式要求。

标准规定了M1类车辆眼椭圆的确定程序。

操纵件布置位置要求部分,主要包含3部分内容:虚拟操纵件布置位置要求、机械操纵件布置位置要求、操纵杆操作各项功能时的要求。

图片

显示可见性部分,对指示器和信号装置标识的显示可见性提出了要求,涵盖车速表、燃油液面高度/电量等8个部分。

图片

多功能操纵件部分,对不同操纵件与其功能的组合进行了区分,并逐一提出要求。

图片

附录部分,规定了95和99百分位眼椭圆的轴长、倾角、中心点位置,以及定位程序。

图片

中汽研科技人机测试能力

中汽研科技基于自身人机数据库储备及软件自主研发能力,将于2025年正式发布C-HSIS(中国人机工程测评软件)。该软件将标准中所提到的中国驾驶员眼椭圆进行封装,便于汽车人机总布置从业人员基于车型参数,进行快速校核。同时,该软件也覆盖了中国人体3D模板、中国人体2D模板、中国驾驶员座椅适宜线、中国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等,能够有效缩短车辆研发流程,助力主机厂实现国产自主可控。

图片

未来,中汽研科技将持续深化开展人机工效研究,支撑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工作,提供整车空间舒适性测评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助力车企提升驾乘舒适性,让驾乘更舒适,让人机更友好。

来源:中汽研科技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