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智驾保险需要掌握的七大核心信息!

2025-07-17 11:27

前文介绍了智驾保险的经营难点:1、没有完善的风险模型和充足的经验数据。

2、定责、定损困难。3、社会风险:恶意破坏、盗抢。

4、监管风险。

5、智能驾驶+新能源车趋势。

6、新兴事物的难以预知风险:黑客攻击;大规模的系统故障。

更多信息,详见前文:智驾保险经营难点剖析


在制定智驾保险方案时,要对车辆的以下核心信息进行分析总结:1. 车辆情况:已量产的汽油车/新能源车,新能源车的政策补贴情况;零整比;加装设备价格;车规级/非车规级等。

2. 自动驾驶系统技术提供方及安全设计。

3. 测试/运营时速。4. 可实现的功能:直行、右转、左转、换道......

5. 历史数据:既往接管率,既往的测试里程数和事故率

6. 运营区域情况:人流/车流量;道路平整度;网络覆盖;特殊天气;派驻管理情况等。

7. 如需盗抢/车身划痕/轮胎单独损坏/水损:停车场监控分布;管理状况;当地社会治安及人文环境;道路平整度等。

一、车辆基本情况:硬件成本与政策影响

1. 能源类型与补贴政策

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对保险定价有重要影响。例如,国家和地方补贴会降低车辆实际购买成本,进而影响保险保额的基础。

同时,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维修成本较高,占整车维修成本的40%以上,这会推高车辆的零整比,增加理赔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定价时需要考虑补贴后车价和三电系统的维修成本。

燃油车的零整比相对稳定,但如果有智驾改装设备(如激光雷达、域控等),则需要单独评估其加装价格,因为这些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较高。


2. 零部件等级与残值认定

车规级配件虽然价格高,但在事故后理赔争议少,可靠性高;而非车规级配件(如消费级传感器)虽然更换成本低,但可靠性和残值认定存在不确定性。

保险公司在定价时,除了需要考虑零部件的车规级问题外,还要考虑零部件对车辆残值的影响。特别是智驾系统核心部件(如计算平台)损坏后,车辆残值可能暴跌30%以上,因此需要在报价时预留风险溢价。

二、自动驾驶系统:技术可靠性与责任边界

头部车企(如特斯拉、小鹏)因自研系统数据积累丰富,事故率可控性强,可能获得费率优惠。而第三方供应商系统则需要审查其安全认证(如ISO 26262、ISO 21448、ISO 21434等),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指标包括传感器融合方案(纯视觉 vs 多传感器冗余备份)、故障降级能力(系统失效时能否安全停车)以及OTA升级的漏洞修复频率。例如,比亚迪类L4级泊车承诺“兜底”,源于其新增悬空障碍识别、紧急刹停等功能,这些安全设计冗余可以降低事故风险,从而影响保险费率。

三、测试/运营时速:场景化风险分层

小于20km/h的低速场景(如泊车)事故概率低,因为车库人员较少且制动距离短。例如,比亚迪敢对泊车功能兜底,就是因为这些因素降低了事故风险。因此,低速场景的保费可以降低30%-50%。


大于60km/h的中高速场景(如高速NGP功能)风险显著上升,需要结合AEB(自动紧急制动)生效时速设计费率梯度。高速场景下的事故风险更高,因此保险费率需要相应调整。

四、可实现功能:复杂性与事故关联性

基础功能(如直行、跟车)成熟度高,事故多源于极端场景(如加塞别车、施工路段)。这些功能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考虑极端场景下的事故风险。


左转/无保护右转等功能,需要交叉路口感知能力,事故率较直行高2倍。

窄路掉头/环岛通行等功能,依赖高精地图实时更新,网络中断时风险骤升。

保险策略可以按功能模块拆分承保(如单独投保“泊车险”),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和定价不同功能的风险。

五、历史数据:精算核心依据

如果人工接管率高于1次/百公里,需要提费15%以上。这是因为频繁的人工接管表明系统可靠性不足,增加了事故风险。

智驾事故率需要对比行业均值(如小鹏智驾事故率0.01次/万公里),如果超标则可能触发拒保。历史事故率是评估风险的重要依据。

需要测试里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封闭场景测试数据权重低于真实路况。测试数据需要覆盖极端天气、夜间等长尾场景,以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六、运营区域:环境风险量化


人流密度:商业区人流密度高于住宅区,城区运营保费需要增加20%。人流密度高的区域事故风险更高。

网络覆盖:隧道和偏远地区5G中断会导致传感器失效,加装本地冗余系统可以降低费用(无人港口、无人矿山等)。

道路平整度:坑洼路段(矿山、工地)会导致传感器误判,结合高精地图标记风险路段可以有效管理风险。

特殊天气:浓雾、暴雨等特殊天气中激光雷达可能失效,地域气候数据库联动定价可以更精准地评估风险。

派驻管理:无远程监控的偏远区域需要配备安全员,否则可能拒保。

七、特定附加险种:微观环境审计

盗抢险/车身划痕险

停车场资质:监控覆盖率(>90%可降费)、保安巡逻频次等是影响保费的因素。

人文环境:当地治安案件率(如盗窃高发区保费+15%)也会影响保险定价。

水损险

道路排水能力数据(如暴雨内涝记录)和涉水传感器是否标配会影响水损险的定价。

轮胎单独损坏险

道路平整度报告(坑洼密度)和轮胎材质(如自修复轮胎可优惠)会影响轮胎单独损坏险的定价。


小强认为,智驾保险的精准报价依赖于“动态数据+场景解构”:


短期:优先选择低速封闭场景(如泊车)承保,利用车企兜底协议转嫁风险。

长期:建立跨行业数据池(车企脱敏数据+保险理赔库),推动车型风险分级制度落地。

车企开放数据是智驾保险成熟的关键。目前仍处于车企“有限兜底”与保险“局部试探”的过渡期,未来需要通过数据共享和技术合作来进一步完善智驾保险的定价体系。

来源:智驾小强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