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东风汽车固态电池新进展!安全性能通过多重测试

2025-10-23 14:35

近日,东风汽车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

图片

首先,东风汽车已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固态电池供应链体系,在电解质合成、固态隔膜制造以及“原位固化”三项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

其所形成的电池产品线包含/已量产两条路线:分别对应能量密度为 240 Wh/kg 与 350 Wh/kg 的产品。

其中,“原位固化”技术属于 半固态电池范畴:该技术流程为——在电芯内部先进行液态电解质注入,然后通过固化处理,使电解质转为固态或近固态状态,从而在提升界面贴合性的同时兼顾安全性。

在性能参数方面,东风汽车披露其350 Wh/kg级别电池包在整车搭配中已经突破 1000 公里续航。

同时,该电池包采用了 CTP(Cell to Pack,无模组设计)架构,空间利用率约为 75%,零部件数量减少约 40%,综合成本降低约 20%。

在安全验证方面,东风汽车称该固态电池通过了中国国标 GB 38031‑2020 的强制检测;此外还完成了针刺测试、50%挤压变形测试、150 ℃高温热箱测试,均未发生起火或爆炸。

在极端环境适应性方面,报道指出其采用沉浸式冷却系统支持低温环境(-30 ℃)下的放电效率仍可>70%,加热速率约为 2.7 ℃/min。上述性能数据表明该电池体系在低温工况、安全性、续航能力等方面已具备较强竞争力。

尽管东风在半固态/固态电池方面进展明显,但若要实现 真正意义上的全固态电池量产,仍有时间表:目前判断其量产或大规模商用仍将在 2027年以后,且初期成本将显著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商用落地仍面临成本压力。

整体来看,东风汽车在固态电池方面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呈现以下几个关键亮点:

从材料(电解质)→隔膜→固化工艺 →电芯 →电池包体系,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自主供应链。

双产品线覆盖中高能量密度(240 Wh/kg、350 Wh/kg),为整车续航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安全测试门槛高,通过穿刺、挤压、热箱等严苛工况验证。

系统优化(CTP、无模组、零部件减少)助力成本与空间效率提升。

在低温和热管理方面亦取得突破。

来源:汽车测试网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