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SDV工作组携手60+成员单位联合发布《SDV服务API参考》规范,软件定义汽车迈出关键实质性一步

2021-10-15 16:17
业界首版整车级软件定义汽车API参考规范正式发布,凝聚产业智慧,推动协同统一,加速软件定义汽车创新落地

【中国,重庆,2021年10月15日】今日,在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软件定义汽车工作组(以下简称“SDV工作组”)携手超过60多家成员单位代表,率先定义并正式联合发布业界首版整车级软件定义汽车API参考规范——《SDV服务API参考》规范,推动产业协同统一,加速软件定义汽车创新落地,这标志着产业链为解决软件定义汽车实现中的共性问题,迈出关键实质性一步。
SDV工作组成员涵盖业界整车厂、上下游零部件供应商、软件服务等企业、机构。经过充分征求各成员单位、其他各产业组织和单位的意见,在本次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发布的《SDV服务API参考 》规范共包含290多个原子服务API覆盖车身域、运动控制域、热管理、能量管理,以及230多个设备抽象API覆盖车身域、热管理、动力域、底盘域。通过API接口的规范化、统一化,使智能汽车的不同厂商的硬件、软件服务等具有彼此交换和共享信息的互操作能力,减少不增值、重复的定制工作,释放人才聚焦创新,极大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和管理质量。
推动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分工合作,各展所长,真正做大做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的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表示:“软件定义汽车API参考规范,作为业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将不设任何门槛开放给汽车产业界共同使用,统一产业共识,做大做强软件定义汽车的生态圈。”



软硬件分层解耦是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的关键

当前,汽车产业正向电动化、智能化演进,技术、用户体验等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成长,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步推进,整车软硬件复杂度也在持续提升,行业向软件定义汽车转型已成产业共识。软件定义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软件的大量引入给汽车产业从设计、开发、集成、测试、发布和维护都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只有管理好软硬件组合的复杂度,才能持续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形成市场竞争力。
分层解耦是提升软件复用性,降低软硬件开发复杂度的关键手段,也是迈向软件定义汽车的必由之路。通过分层解耦,可以实现软件与硬件分离,应用与基础平台分离,但如何实施成为关键挑战,将直接影响软件定义汽车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达成。从技术层面,架构如何分层,服务如何划分有利于最大化复用、最简化开发维护和长期演进是关键挑战;只有合理、稳定、统一的服务划分才能确保SDV价值实现最大化;从产业链方面,各方如何定位、分工、协作才能保障各方最大化利益是关键难点,开放、合作、共赢是SDV快速落地的基础。
合力共建SDV标准架构和API参考规范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成立SDV工作组的目的,就是希望从技术规范统一性和产业合理分工两方面,协同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智能汽车软硬件接口标准化,降低智能汽车研发复杂度,加速智能汽车发展进程。基于此理念,SDV工作组提出建议,构建原子服务和设备抽象层,实现应用、基础平台和硬件的分层解耦,降低智能汽车软硬件开发的复杂度;实现SOA服务架构和接口规范化统一化,实现跨车型、跨零部件供应商最大化复用,减少定制加速创新,提升智能汽车产业协同效率。同时,结合产业链各方诉求和优势,基于分层架构,形成合理分工从而通力合作。
具体建议包括:在设备抽象层,实现设备与端口的解耦,屏蔽硬件功能差异和厂家差异,并且该层由SDV工作组联合定义,并实现标准化;在基础平台层,实现基础软件与硬件解耦,屏蔽设备与驱动差异,并且该层由基础平台供应商主导;在原子服务层,实现服务与平台解耦,提升软件复用性,并且该层由SDV工作组联合定义并标准化;在应用/组合服务层,实现应用与服务解耦,应用跨车型复用,聚焦体验,并且该层由OEM主导。



同时,API规范化并不等于产业竞争同质化,在标准上开放,在产品上竞争。OEM和各零部件供应商可在关键技术上分层构筑核心竞争力,在协同上构筑管理能力提升效率和规模,在商业模式上构筑保护机制确保独家/先发优势,从而最终面向用户提供独特性、可进化、更高附加值的产品。
展望未来,SDV工作组将持续密切与国内外产业组织合作,吸纳产业链上下游各方意见,基于整车能力演进,不断迭代新增和优化API参考规范,并面向全产业开放共享;欢迎全产业一起贡献智慧,合力共建统一的SOA标准架构和接口,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软件定义汽车新生态,助力软件定义汽车快速落地,做大做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
部分成员单位观点(不分先后次序):

广汽研究院
智能网联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 梁伟强
华为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 蔡建永
北汽研究总院
智能车控部副部长 马如斌
长安汽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杰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钟益林
大陆集团
车联网事业部首席工程师 丁大宇
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陈湧
PIX像素智能
首席运营官 曹雨腾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架构经理 张力
圣戈班汽车玻璃(上海)有限公司
商务总监 张祎
空调国际热能系统,
全球副CTO/中国区技术总监穆景阳
德赛西威
工程师 李方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CTO 黄少堂
上海纳恩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软件部部长 毛佳姣
中科创达
高级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群总裁 常衡生
弗迪科技研究院
副院长 赵伟冰
一汽解放
高级主任 张丽波
艾拉比智能
车联网副总裁 李彬
Magna机电智能
研发中心 尹艳华
苏州挚途科技有限公司
中间件产品负责人 何知俊
上海亿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技术战略专家 童春洋
舍弗勒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舍弗勒大中华区CTO
舍弗勒智能驾驶科技(长沙)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泳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 李伟、
车辆功能专家 方高明、车辆软件架构师 牛佳乐、刘强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兼CTO 范成建
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刘向
福瑞泰克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CTO 沈骏强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研究院副院长 郑航船、院长 姜志刚
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中软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业务群总裁 马达 

来源:佐思汽车研究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