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员的“知识能力”要求!

2025-07-07 13:36

2023 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使用主体必须具备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并配备运行安全保障人员(包括安全员和安全监控人员)。




智能网联汽车安全保障人员:智能网联汽车发出接管请求或出现紧急情况时,负责对车辆采取应急措施的人员,包括车内安全员、远程安全员、网格安全员及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安全监控人员。


车内安全员:智能网联汽车发出接管请求或出现紧急情況时,从车内对车辆采取应急措施的人员。


远程安全员:智能网联汽车发出接管请求或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远程驾驶控制台对车辆采取应急措施的人员。

网格安全员:出现车内人员突发疾病、车辆故障、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时,负责及时赶往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人员。

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安全监控人:通过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监控车辆运行状态,发现有规定情形后及时发出预警、提示接管并采取处置措施的人员。




《通知》明确了安全员应当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熟练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操作技能,具备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能力。




《通知》提出了安全监控人员应当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掌握使用主体的安全保障机制及风险与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熟练操作运行平台,熟练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掌握车辆运行时的交通环境,监测过程中发现有规定情形的,及时发出预警、提示接管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车内安全员、远程安全员、网格安全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b)经培训合格,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系统操作技能,具备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能力;

c)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



安全监控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木要求:


a)培训合格,熟练操纵运行安全监测平台;

b)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使用主体的安全保障机制及风险与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c)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使用主体规定的其他条件。


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保障人员(以下简称安全保障人员)应掌握以下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a)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定的内容]




b)道路通行规则知识;[各类道路条件下的通行规则:变更车道、跟车、超车、会车、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掉头、倒车、停车等规定]



c)道路交通信号;[道路交通信号灯、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交通警察手势的含义和作用]



d)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处罚;[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及教育、处罚措施]



e)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置方法,事故现场保护、事故报警与求助;交通事故责任承担原则]




安全保障人员应掌握以下安全文明驾驶知识:

a)安全行车常识;[汽车机械常识、行驶原理;车辆安全检查与调整方法,行车前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与调整的驾驶习惯,车内安全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起步、汇入车流等安全驾驶方法;安全行车的驾驶习惯;与大型车辆共行等]



b)文明行车常识;[汽车语言和驾驶人手势的含义;让行规则;安全礼让行人、 非机动车和其他车辆等其他交通参与者;常见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等]



c)道路交通信号在交通场景中的综合应用;[正确辨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手势等]



d)恶劣气象和复杂道路条件下安全驾驶知识;[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安全驾驶方法;冰雪、泥泞、涉水等不良道路条件安全驾驶方法;桥梁、隧道等特殊路段安全驾驶方法]




e)安全文明驾驶生理心理状态相关知识。[酒精、毒品、药物及疲劳驾驶、不集中注意力、不良情绪等不良生理心理状态对安全驾驶的危害、影响及相应预防知识;安全保障人员职业道德要求]


安全保障人员应掌握以下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理论知识:

a)自动驾驶技术概论、驾驶自动化分级等;

b)智能网联汽车整体架构、驾驶自动化系统、人机交互设计等;

c)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传感器融合、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等;

d)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以及GB/T 40429等]

e)网络、数据安全相关知识;

f)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功能、性能限制等告知信息;

g)其他智能网联汽车知识。



安全保障人员应掌握以下预见性驾驶理论知识:

a)预见性驾驶基本概念、驾驶决策反应能力、危险感知理论知识以及危险感知方法;

b)夜间以及雨、雪、雾等恶劣气象条件下危险源识别与预见性驾驶方法;

c)变更车道、超车、掉头、会车等不同行驶状态下危险源识别与预见性驾驶方法;

d)路口、桥梁、隧道、长下坡、急弯等不同道路条件下危险源识别与预见性驾驶方法。


安全保障人员应掌握以下情形的应急处置方法:

a)紧急情况下人工接管方式和要求;[紧急情况下接管提醒的类型、接管的方式、接管时间等]



b)灭火器、危险警告标志牌的使用方法;[灭火器、安全锤、破窗器、三角警告牌等正确使用方法]



c)爆胎、制动失效等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法;[紧急情况临危处置原则;爆胎、转向失控、制动失效、发动机突然熄火或断电、突然出现障碍物等突发情况处置方法]



d)紧急情况下避险常识;



e)交通事故典型逃生方法;[落水、侧翻、起火等情形的逃生方法]




f)防范次生事故与伤员急救知识;[防范次生事故方法;伤员急救原则;迷不醒、失血、烧伤、骨折等情形伤员自救、急救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g)其他应急处置方法。



安全保障人员应了解并遵守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准入和上路通行等相关要求:


a)国家或地方政府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上路通行等相关规定;

b)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示范应用、上路通行等方案要求;

c)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对安全保障人员的要求;

d)其他道路测试、示范应用、上路通行等要求。

来源:智驾小强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