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悬架调校全指南之:汽车行驶高度调定

2025-11-09 15:27

一、调定的准备工作

1.记录工具

必须使用笔记本记录所有参数设置,避免依赖记忆。

建议制作标准化表格(示例见:3 悬架调校全指南之——从底盘清洁到参数设定,人车合一的先锋),包含调整项、修改记录、驾驶员反馈。


2.胎压校准

按行驶需求充气,同轴轮胎压力必须一致(前后轴可不同)。

强调:胎压对操控性至关重要,需配备高精度胎压计。


3.水平基准面设置

用水平仪检测地面平整度:若地面倾斜或不平,需制作调平垫(推荐纤维板或胶合板)。

四轮垫块需相互水平,喷涂标记定位(测量时计入垫块厚度)。


二、行驶高度(Ride Height)定义与测量

定义:车架至地面的垂直距离(≠最小离地间隙)。

最小离地间隙:车身最低点(通常为排气系统/差速器外壳)与地面的距离。

测量条件:

① 模拟载重状态:添加配重模拟驾驶员体重,油箱保持半满并记录。

② 消除摩擦干扰:移除减震器或设为最软模式,轻弹悬架释放应力,车辆前后移动20~30mm消除轮胎拖滞。


测量点选择:

① 优先选择车架悬架枢轴点(如无,可选车架易测位置或副车架平面)。

② 标记测量点并冲压刻痕,确保复测一致性。

③ 关键原则:以悬架枢轴为基准,避免车架制造公差影响。

| 示例:某Pinto的测量点位于后轮前侧围板下方平面(标准高度228mm)。

三、行驶高度设定策略

目标

操作方案

注意事项

降低重心提升操控

在安全范围内最小化行驶高度

需平衡离地间隙限制

空气动力学优化

赛车采用前低后高设定(产生下压力)

严禁前高后低(高速易失控)

载重补偿

日常用车可折中设定(如乘客体重按50%计算)

记录配重数据


四、行驶高度限制因素

1. 离地间隙冲突

风险点:排气系统/油底壳/车身最低点(如扰流板)。

测试方法:在疑似触地点粘贴25mm垫块(油底壳用石棉片),极端路况测试后检查磨损。

安全裕度:油底壳等关键部件需额外预留≥1英寸间隙。


2.轮胎与翼子板干涉

检测方法:拆弹簧使悬架压至缓冲块,测量轮胎顶部与翼子板间隙(转向需居中及打满)。

解决方案(优先级排序):


① 更换小尺寸轮胎

×不推荐方案:加高行驶高度(升高重心)/ 过度加硬弹簧(降低舒适性)

 

3.缓冲块(Bump Stop)干预

允许切割≤50%橡胶厚度以增加行程(保留≥51mm悬架行程)。

警告:越野车辆禁止切割,避免冲击载荷损坏底盘。

 

4.机构运动干涉

检查全压缩/全伸展状态下悬架连杆与转向节的自由度。

示例:赛车需检测鱼眼轴承是否卡滞(易导致拉杆断裂)。


5.几何结构变化

行驶高度改变会偏移侧倾中心(Roll Center),影响操控特性。

风险案例:更换小尺寸轮胎时若维持原行驶高度,导致控制臂失准(图18)。

排查线索:观察控制臂是否平行于地面;齿条转向系统需检查拉杆对中性。


五、行驶高度调整方法

悬架类型

调整方案

操作要点

绞牙减震器

旋转弹簧座圈(向上升高/向下降低)

使用钩形扳手,螺纹涂防卡剂

螺旋弹簧

• 升高:弹簧底座加垫片                 

 • 降低:裁短弹簧(刚度增加)或加热收拢(保持刚度)

避免使用弹簧楔块

钢板弹簧

• 降低:加装下陷垫块(钢板弹簧与车桥间)  • 升高:更换加长吊耳

大幅调整需专业厂重新弯制弹簧

扭杆弹簧

调整固定端锚点或利用花键微调(参考维修手册)

两端花键齿数通常不同

空气弹簧

调节气囊压力(如Air Lift系统:4psi≈5cm高度变化)

后驱旅行车常用方案


创新方案:部分车辆可通过修改弹簧安装板垫片(图见下文)实现精确可调。

图片

六、调校辅助工具

高度定位块:定制木块支撑车架,标注高度值并喷涂醒目颜色。

减震器替代工具:


① 改装螺纹拉杆(替代减震器固定高度)

② 双孔定位杆(模拟全压缩/全伸展位置)

附录:量产车离地间隙参考


离地间隙(mm)

车型示例

101–125

科迈罗/科尔维特/保时捷

125–150

捷豹E-Type/奔驰450SL

151–185

甲壳虫/皇冠/凯美瑞

≥280

大众Thing(越野车型)


|赛道建议:铺装赛道可降至65mm,街道行驶需≥127mm

图片

操作口诀:

一测二记三验证,重心侧倾两手抓,离地干涉优先避,量变引发质变化。

翻译注:

Ride Height=行驶高度

Bump Stop=缓冲块

Roll Center=侧倾中心

来源:底盘工坊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