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重磅!国家出手严管智能网联汽车:准入门槛提升,OTA 升级需备案,企业责任再强化

2025-04-17 07:58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一场备受关注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会议,近60家工业发展中心及车企代表齐聚,共同探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最新要求。此次推进会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展开,明确要求车企严格执行产品准入软件在线升级备案制度,并强调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以下是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正式通知:

图片


从一系列政策文件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如下内容,以供参考。

一、政策背景: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强监管时代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L2级)逐渐普及,OTA升级(远程软件更新)日益频繁,车辆安全与数据管理面临新挑战。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规范企业行为,提升产品安全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核心管理要求:全链条压实企业责任

1. 产品准入与召回管理:严控技术参数,强化测试验证

新增技术参数申报

企业需在产品准入申报中补充40项技术参数,涵盖感知系统(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电子控制器(ECU)、组合驾驶辅助功能边界、人机交互方式等关键信息(详见附件2)。例如:

摄像头、雷达的安装位置及性能参数;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激活条件(如车速、天气、道路类型);

OTA升级涉及的ECU清单及软件版本信息。

沙盒监管机制

对搭载L2级系统的车辆,企业需在量产初期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深度测试方案,重点验证高危场景下的安全性能(如系统失效、边界条件触发等),测试周期不超过24个月。

事件事故强制报告

企业须在48小时内(伤亡事故需24小时内)向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报告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失效或碰撞事故,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车辆状态、系统运行数据等(详见附件3)。

2. OTA升级管理:分类备案,防范风险

升级分类与备案要求

不涉及参数变更:备案后可立即实施;

涉及参数变更:需先取得产品变更许可;

自动驾驶功能升级:必须符合准入管理要求;

消除缺陷召回:按《缺陷汽车召回条例》执行,暂停生产销售缺陷车辆。

用户告知与追溯

企业需提前告知用户升级目的、影响范围及操作步骤,升级后保存软件版本记录,确保可追溯。严禁通过OTA隐瞒缺陷或规避召回责任。

3. 企业能力与责任: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安全设计与测试验证

确保系统具备检测失效、风险减缓(如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

开展仿真、封闭场地、实际道路等多维度测试,验证系统边界与响应策略。

营销宣传规范

禁止夸大宣传(如宣称“自动驾驶”实际仅为L2级辅助驾驶),明确告知用户系统局限性(如驾驶员需随时接管车辆)。

售后服务与召回响应

建立质量担保机制,提供备件、维修及技术咨询;对OTA召回需同步停止销售缺陷车辆,并在修复后恢复生产。

三、实施保障:多方协同推动落地

企业自查与整改:2025 年 6 月 1 日前,已获准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需补报技术参数及验证材料。

部门协同监管:工信部负责准入审查,市场监管总局主导召回与沙盒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标准体系完善:加快制定组合驾驶辅助、OTA 升级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此次新规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监管从“准入”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倒逼企业提升技术透明度与质量安全水平。短期看,企业合规成本可能增加;长期则有助于增强消费者信任,加速自动驾驶技术迭代。随着政策细化与标准落地,智能网联汽车将迈向更安全、可控的创新发展阶段。

结语:新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需以技术实力筑牢安全底线,以用户为中心优化产品体验,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来源:ADS智库

评论 0
同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