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典型车机配置
车主们有一种说法,车机就是嵌在车里的手机或者平板。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很多车机用的是安卓系统,打开看屏幕上是类似于手机的APP图标。
图 1 华为鸿蒙座舱车机,图片来自网络
但实际上车机并不是拆不下来的手机或者平板,和手机、平板有基本区别。
以下列出一个完整的车机一般有哪些硬件(除了外壳和主板),并且和手机类比。
类型
数量
作用说明(类比手机或者PC)
SOC
如同手机的处理器(如骁龙 8 Gen2),是车机的核心大脑,负责处理各种指令、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eMMC
类似于手机的存储(如 128GB/256GB),用于存储车机的系统文件、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
LPDDR4X
相当于手机的运行内存(RAM),用于临时存储车机运行时的程序和数据,决定了车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PMIC1
如同手机的电源管理芯片,负责将电池的电压转换为车机各个组件所需的电压,控制充电和放电过程。
PMIC2
类似于手机中的辅助电源管理芯片,为特定组件(如显示屏、音频模块)提供稳定的电源。
MCU
类似于手机中的协处理器(如 Apple 的 M 系列芯片),负责处理特定任务(如传感器数据、低功耗操作),减轻主处理器的负担。
Serializer
类似于手机中的 MIPI serializer,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如显示屏、摄像头信号)。
Deserializer
类似于手机中的 MIPI deserializer,将串行数据转换回并行数据,与 Serializer 配合使用。
AMP
类似于手机中的音频放大器,用于增强音频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出更大的声音。
DSP+FM/AM
类似于手机中的音频 DSP 和收音机模块,处理音频信号和接收广播电台。
CAN 收发器
车机独有,用于车机与车辆其他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通信。
LIN 收发器
车机独有,类似于手机中的低速串口通信,用于连接低带宽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
BT/WIFI
类似于手机中的蓝牙 / Wi-Fi 模块,实现无线连接(如连接手机、热点)和数据传输。
Video Decoder
类似于手机中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处理摄像头捕获的视频数据,用于 360 度环视或驾驶员监控系统。
充电管理芯片
类似于手机中的充电 IC,管理外部电源(如车载充电器)对车机电池的充电过程。
SWITCH
类似于网络交换机,用于车机内部设备之间的网络通信(如连接多个摄像头、模块)。
PHY
类似于手机中的以太网 PHY 芯片,提供高速网络连接(如车载以太网)。
A2B
类似于手机中的音频总线,用于车内音频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如麦克风、扬声器)。
显示屏
类似于手机的屏幕,用于显示车机的界面、导航地图、多媒体内容等。
仪表
类似于手机的通知栏和状态栏,显示车速、转速、油量等车辆关键信息。
以上是一种可行的真实的座舱车机的配置。但由于厂商众多,不同产品的各种配置会有变化(比如有的车机会有DC/DC,有的没有)。
在车机的屏幕背后,则一般是一个域控形式的金属盒子。
图 2 显示器背后的域控盒子才是真正的车机,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座舱车机和座舱域控如果细究概念,应该是两种硬件。座舱域控和座舱车机都服务于汽车座舱智能化,均需处理人机交互功能并集成多媒体、导航等基础娱乐功能,且依赖高性能芯片和软件系统实现数据处理与功能联动。二者的差异在于,座舱域控是座舱整体控制中枢,功能范围更广,除涵盖车机的影音娱乐、导航等功能外,还包括多屏控制、驾驶员监控、整车联动(如空调、座椅调节)等,采用集中式硬件架构集成高性能芯片与多域控制器,软件支持多系统虚拟化并通过中间件实现跨功能协同,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座舱功能深度集成与智能化场景联动;而座舱车机属于单一信息娱乐模块,硬件为独立模块(主机 + 显示屏 + 外设),软件单系统运行、功能相对独立,核心价值是提供便捷的娱乐与交互体验。简言之,座舱车机是座舱域控的功能子集,后者通过集成与协同将单一模块升级为智能中枢。
但这种区分说法主要在学术场景下,在工业场景下,车机和座舱域控可能合而为一,就是同一个产品;在消费者场景下,消费者(车主)也有时不区分座舱车机和座舱域控,特别是一些不强调智能座舱高级功能的经济车型中。
所以本文就以车机和座舱域控是同一事物来展开描述。
02、车机硬件的独特性
图 3 车机的分层功能图,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仍然以第一节中实际车机产品为例(出于信息安全,对每一类器件,只列出了部分实际型号):
SOC(系统级芯片) - 比如X9HP - SemiDrive
功能:集成了 CPU、GPU、AI 等多种功能模块,是系统的核心处理器。这里 CPU 性能为 51KDMIPS ,AI 算力达 0.4Tops ,可处理复杂运算、图形渲染及人工智能相关任务。
应用:常用于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场景,整合多种功能以提升系统集成度和性能。
eMMC(嵌入式多媒体卡)
功能: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设备,用于存储系统固件、用户数据等。64GB 的容量可满足设备对数据存储的需求。
应用: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
LPDDR4X(低功耗双倍数据速率 4 代升级版)
功能:作为随机存取存储器,为系统运行提供高速数据读写支持。6GB 容量可保障多任务处理和程序运行的流畅性。
应用:常见于对功耗和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设备,如智能手机、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等。
PMIC1(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1) 比如- MPQ2179 - MPS
功能:负责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系统中各个芯片所需的不同电压,实现电源的分配、转换和管理,保障系统稳定供电。
应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都不可或缺,确保电子元件在合适电压下工作。
PMIC2(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2) 比如- MPQ2167 - MPS
功能:与 PMIC1 类似,也是进行电源管理,通过不同的电源转换和调节电路,为系统中特定组件提供精准电源供应。
应用:广泛应用于需要多电源管理的复杂电子系统。
MCU(微控制单元) 比如- FS32K312 - NXP
功能:基于 ARM Cortex-M7 内核,具备数据处理、控制逻辑执行能力,可用于控制和监测系统中特定功能模块。
应用:常用于汽车车身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等场景。
Serializer(串行器)
功能: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可减少传输线数量,降低信号干扰,提高传输效率。
应用:在高速数据传输场景中应用较多,如汽车摄像头数据传输等。
Deserializer(解串器)
功能:与串行器对应,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还原为并行数据,以便后续芯片处理。
应用:与串行器配合使用,常见于需要长距离、高速率数据传输的系统。
AMP(音频功率放大器)比如 - TDA7265 - UTC
功能:将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驱动扬声器发声,支持 24V 系统功放,可提供足够的功率输出。
应用:用于汽车音响系统、多媒体播放设备等音频输出场景。
DSP+FM/AM(数字信号处理器 + 调频 / 调幅)
功能:DSP 用于对音频等信号进行数字处理,提升音质;FM/AM 功能实现广播信号的接收和解调。
应用:常见于车载收音机、多媒体播放器等设备。
CAN 收发器(控制器局域网收发器)
功能:实现 CAN 总线通信,负责将微控制器的信号转换为 CAN 总线信号进行传输,以及接收总线上的信号并转换给微控制器。
应用:在汽车内部通信网络中广泛应用,用于不同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数据交换。
LIN 收发器(本地互联网络收发器)
功能:用于 LIN 总线通信,主要用于实现低成本的分布式控制,在汽车传感器和执行器通信中应用较多。
应用:常作为 CAN 总线的补充,用于连接一些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设备。
BT/WIFI(蓝牙 / 无线局域网)
功能:提供蓝牙和 Wi - Fi 无线通信功能,实现设备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连接,如连接手机传输音频、文件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各类智能设备,实现无线连接和数据交互。
Video Decoder(视频解码器)
功能:对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支持 270/DMS 摄像头视频流的解码,将编码后的视频数据转换为可显示的视频信号。
应用:用于汽车环视系统、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等视频处理场景。
充电管理芯片比如- TPS2546 - TI
功能:负责管理设备的充电过程,包括检测电池状态、控制充电电流和电压,保障充电安全和效率。
应用:在各类需要充电功能的电子设备中应用,如便携式电子设备、汽车电子设备等。
SWITCH(交换机) 比如- RTL9043 - Realtek
功能:作为3口交换机,用于在设备内部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和转发,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和通信。
应用:在需要内部网络组网的电子系统中使用,如汽车内部网络设备连接。
(物理层芯片) - RTL9010 - Realtek
功能:实现物理层的信号处理和传输功能,这里是千兆 PHY,支持高速以太网数据传输。
应用:在以太网通信系统中,作为网络连接的物理层基础设备。
A2B(汽车音频总线)比如- AD2428 - ADI
功能:用于汽车音频和控制数据的传输,可减少线束数量,提高音频传输质量和系统可靠性。
应用:主要应用于汽车音频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音频数据传输场景。
显示屏 - 15.6, 1920×1080
功能:用于显示图像、视频、文本等信息,15.6 英寸大小,1920×1080 分辨率可提供清晰的视觉显示效果。
应用:常见于汽车中控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等设备。
仪表 - 12.3, 1920×720
功能:用于显示车辆相关信息,如车速、转速、油量等,12.3 英寸,1920×720 分辨率可清晰展示仪表信息。
应用:主要应用于汽车仪表盘,为驾驶员提供车辆状态信息。
从以上信息中可见,除了CAN线LIN线这些比较有车辆数据特色的收发器外,车机还有如下特点:
SWITCH(交换机):
车机中包含交换机是因为现代汽车采用分布式架构,多个电子模块(如仪表盘、娱乐系统、各类传感器,比如座舱摄像头)需要高效通信,交换机支持多设备间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并提供冗余路径提升可靠性。而手机/平板采用集中式架构,所有模块由单一主控芯片管理,通信需求简单,使用低速接口(如I²C、USB)即可满足,无需交换机。此外,手机/平板对成本和空间敏感,而车机对可靠性和性能要求更高,因此车机需要交换机来应对复杂通信需求。
图 4 Realtek的一款交换机芯片,图片来自网络
多个PMIC:
座舱车机需要多个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的原因在于其复杂的硬件架构和多样化供电需求。车机通常连接多个高功耗模块(如显示屏、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等),每个模块对电压、电流和时序有不同要求。此外,车机需满足汽车严格的电源稳定性需求(如瞬态响应、EMI抑制),而单个PMIC难以同时满足所有模块的严格规格。相比之下,手机和平板采用高度集成化的SoC设计,所有主要功能模块共享同一套电源管理方案,且对环境温度和电压波动的容忍度较高,因此无需多个PMIC。
此外,还有些车机产品集成了DC/DC,比如下图:
图 5 集成了DC/DC的车机产品,图片来自网络
座舱车机配备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电源电压适配:汽车电池通常为12V或24V直流电源,但座舱车机内部的精密电子元件(如芯片、显示屏、传感器等)需更低且稳定的电压(如5V、3.3V)。DCDC可将车载高压转换为适配内部电路的低压,确保各模块安全稳定运行。
2. 电源隔离与抗干扰:汽车电路中存在启动电机、空调等大功率设备,工作时易产生电压波动和电磁干扰。DCDC通过电气隔离功能,减少主电源干扰对车机系统的影响,保障其信号传输和数据处理的稳定性,尤其在复杂驾驶环境下避免功能异常。
3. 高效能与低功耗需求:DCDC转换器效率较高(通常达80%-95%),可在降压过程中减少能量损耗,符合车机系统对低功耗、长续航的要求,尤其在车辆熄火后待机时,降低电池消耗。
4. 多电源管理需求:座舱车机可能同时连接多个外设(如摄像头、麦克风、USB接口等),各设备电源需求不同。DCDC支持多路输出,为不同模块提供独立稳定的电压,简化电源管理架构,提升系统可靠性。
DCDC是座舱车机电源链路的核心组件,通过电压转换、隔离保护和高效供电,保障车机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能效表现。
座舱车机是否集成DC/DC取决于其具体应用场景和设计目标。高端车机通常需要内置DC/DC以满足多样化供电需求和提升效率;而低端车机可能通过外部DC/DC或LDO解决供电问题,从而降低成本。
从上面描述可见,除了车机有更严格的物理要求(防水,EMC电磁标准等等)外,车机硬件对比手机或者平板,至少在内部数据交换效率和电源精细控制上,有明显更高的要求:
1、车机内由于多路数据同时流动(各种传感器,CAN,LIN,以太网等等),需要内部交换机来疏导数据流动;而手机和平板不需要。
2、车机内不同器件和不同传感器对电源有不同要求,所以有不同的多套电源控制机制(DC/DC或者PMIC);另外一个就是出于安全性可靠性,多路电源控制下,即使电源故障,也不会导致车机所有功能都崩溃。手机和平板一般都是单一供电,不会对不同器件有不同的电源控制机制。而且,一般而言,手机和平板的空间也装不下DC/DC。
所以从上可见,即使不谈CAN总线LIN总线的车内数据传输,车机也远远不是在座舱摆一个平板或者手机那么简单。
本节最后,再分析一下PMIC和DC/DC的区别,虽然两者都适用于稳定供电。
一般而言,PMIC比DC/DC体积小而价格贵,所以是空间受限的车机的首选;如果考虑到降低成本,车机在供电上才考虑用DC/DC。
一般而言,PMIC体积小一些。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MIC )是高度集成化器件,把多种电源管理功能(如DC/DC转换、LDO 稳压、电池充电管理等 )集成在一颗芯片内。比如 ADI 公司集成电池充电器或 USB 电源管理器的 PMIC ,以及三星为真无线耳机设计的 MUA01 和 MUB01 电源管理芯片组 ,将多个独立组件整合,极大缩小体积。
DC/DC转换器若为简单分立元件搭建(含电感、电容、开关管等 ),因需多个元件,体积通常较大。但随着技术发展,很多 DC/DC也高度集成化,像 ROHM 开发的车载二次降压 DC/DC转换器 “BD9S 系列” ,有 2mm 见方和 3mm 见方小尺寸产品 ;Murata 的 MY 系列 UltraBK™ 4A/6A DC/DC转换器模块,在 10.5mm x 9.0mm x 2.1mm 小型超薄 LGA 封装中 ,这类集成度高的DC/DC转换器体积可做到很小。
PMIC常用于对空间要求苛刻、需多种电源管理功能协同的设备,如手机、真无线耳机、可穿戴设备等 。这些设备追求小型化,PMIC 高集成度优势凸显,其体积可做到非常小,像 Nexperia 的 NEH71x0 系列 PMIC 采用 4mm x 4mm QFN28 封装 。
DC/DC:在一些大功率、对电源转换效率和稳定性要求高的工业设备、服务器等应用中,DC/DC 转换器(含大型电感、电容等 )可能体积较大。但在小型化需求高的汽车电子(如车载 ADAS 系统 )、消费电子领域,也有小体积 DC/DC产品适配。
一般而言,DC/DC价格低一些。
简单分立元件构成的DC/DC转换器,因需多个独立元件,成本分散在各元件上,价格相对较低。例如一些基础的降压型 DC/DC转换器,如 LM2576 - 5.0 ,价格可能在 1 - 2 元左右 。而高度集成化的 DC/DC芯片,把电感、电容等元件集成在芯片内,减少外部元件数量,设计和制造难度高,价格会高些,像汽车用的一些DC/DC芯片,价格可能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
PMIC 集成多种电源管理功能,高度集成化使其设计、研发和制造复杂。简单功能的 PMIC 价格可能几元,如一些用于消费电子的基本电源管理芯片 ;而功能复杂、应用于汽车等高端领域的 PMIC ,像德州仪器(TI)的 TPS653853 - Q1 ,官方价 18 元,市场常态价 20 多元,在供应紧张时价格则处于高位。
图 6 德州仪器的PMIC芯片,图片来自网络
03、车机操作系统的独特性
除了硬件之外,车机操作系统也不完全相同于手机或平板。
对比维度
座舱车机操作系统
手机操作系统
开发基础
多基于Android/Linux/QNX深度定制
原生Android/iOS/HarmonyOS
安全要求
需兼顾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
主要关注信息安全
实时性要求
部分功能需要实时响应
无严格实时性要求
现在主要的车机OS是安卓,鸿蒙,linux和QNX,也有少量的WIN CE。
图 7 车机操作系统系列,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只用于车辆和车机,而不出现在手机和平板中的,是QNX操作系统。
QNX 市场份额超过 50%,通用、奥迪、宝马、保时捷等国际大厂都在使用 QNX。
图 8 QNX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QNX 作为一款实时操作系统(RTOS),由加拿大公司QNX Software Systems开发(后被黑莓公司收购)。它以高可靠性、实时性和安全性著称,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对系统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领域。
QNX 采用微内核架构,将操作系统核心功能(如进程调度、内存管理、通信机制)与非核心服务(如文件系统、网络协议)分离,确保关键任务能在确定时间内响应,满足实时性要求。适用于汽车电子中需要实时处理的场景,如动力总成控制、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
符合多项安全标准: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支持 ASIL-B/D 级安全要求,适用于车载安全关键系统。
QNX架构的优势
内核体积小(仅数万行代码),可裁剪性强,便于适配不同硬件平台。
非核心服务以用户态进程运行,若某一服务故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提升了稳定性。
支持多核 CPU 和异构计算架构(如 ARM、x86),可充分利用硬件性能。
内置QNX Hypervisor,支持在单一硬件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如 QNX 实时系统与 Android 信息娱乐系统),实现安全隔离与资源分配。
QNX 是车载系统的主流选择之一,可以用在以下方面: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提供流畅的图形界面、多媒体播放、导航等功能,支持与手机互联(如 CarPlay、Android Auto)。
代表车型: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等品牌的高端车型。
ADAS 与自动驾驶
处理传感器数据(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实现实时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
支持自动驾驶算法的实时运行,符合 ISO 26262 安全标准。
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
控制车辆关键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等,确保实时性和可靠性。
域控制器
作为中央计算平台,整合多个 ECU 的功能,简化车内电子架构,降低成本。
04、总 结
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看,直接在座舱加一个平板或者手机作为车机,都是不现实的。
随着大模型对车辆行业的渗透,目前新的热潮之一是在车机上部署大语言模型。
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车机中的部署最直接,具有显著优势:
功能安全等级要求较低:相比智能驾驶域(ASIL-D级),座舱域控制器通常仅需满足ASIL-B级标准,技术门槛和验证成本更低。
用户感知直接性:座舱是人机交互的核心场景,大模型可即时提升语音交互、娱乐推荐等高频功能体验,形成差异化卖点。
硬件适配性:现有座舱芯片(如高通8295)算力已达 30TOPS以上(当然,不是每一型车机都用得起),可支持百亿参数模型的端侧部署。
我们用以下图示来表示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车机中部署的层次关系。
图 9 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车机中部署的层次关系
在这一新的背景下,充分了解车机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可以正确评估在车机上部署大语言模型的方案是否可行,包括模型选型,模型裁剪和模型量化,模型格式文件选择,推理工具等等。
来源:汽车电子与软件
作者:直观解